安化县麻溪茶业有限公司,集种植、生产,销售、茶文化传承、交流推广于一体。 《麻溪桥》品牌黑茶甄选安化境内高山原生茶,汲取几千年来制茶前辈们的智慧经验,沿袭传统手工制茶工艺,一贯坚持源产区造就原生茶的制茶标准,还原出纯正的安化黑茶。
“原料是基础,工艺是 关键,存放是升华”,这是我们安化行业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。

原料是基础,故名思议茶叶鲜叶品质的好坏是为一款茶好坏奠定的基础。自古有云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,重峦叠嶂的山区、常年丰沛的雨雾、高海拔使得昼夜温差大、岩石风化土壤、耐寒耐旱生命力超强的树品种。这些都是决定茶叶鲜叶的品质与内质重要因素。

工艺是关键,好的茶叶鲜叶原料,需要好的工艺来突出茶叶的品质特征。如果在制茶过程中工艺出现差错,即使原本具备好品质基础的茶也会被有差错的工艺大打折扣。一个好的制茶师傅都会严格把控好工艺流程,根据鲜叶具体情况,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基础上,尽量突出茶叶内质特征,从而发挥出鲜叶的品质优势。所以说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呈现是十分关键的。

存放是升华,安化黑茶属于后发酵茶,简单的说就是它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,由于微生物作用,湿热作用,自动氧化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,其中最重要的是微生物作用影响,茶叶的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,从而使茶叶的品质得以提高,使其品饮价值与保健价值更高。所以现在对安化黑茶的存放也越来越重视了,对于仓储条件(简单说通风干燥,无异味),也越来越严格。好的存放条件(仓储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的清洁度),对安化黑茶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。安化黑茶的存放就是利用时间等待它的转化。它的转化机理是微生物为主导的代谢与分解作用。对于微生物的形成,在上一篇《所谓的“轻发酵 ”和真实的重发酵》一文中就有着重的介绍了。

这几年安化黑茶在市面上认知越来越多,认可度也越来越高,除了它历史悠久,口感醇和,更重要的是它的保健养生功效的使得很多人受益。安化黑茶历来就有“消食去腻降三高”之说,黑茶的养生价值的高低,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茶叶所拥有内含物质的多与少,而并非只是微生物、金花(冠突散囊菌)的多与少。茶氨酸、茶多糖、黄酮类物质、儿茶素、茶多酚、微量元素硒、锌等等这些营养物质的多少,决定着茶叶的品质的好坏与养生功效的高低。在安化黑茶新茶成品前期,茶叶内这些物质大多数都是以大分子物的结构存在于茶叶之中,对于大分子物的营养物质,人体自身的吸收利用率是相对比较低的。安化黑茶中微生物的代谢与分解作用,就可以把茶叶中这些营养物质,从大分子物的状态,代谢与分解成小分子物。对于小分子物结构的营养物质,我们人体能够更好的被吸收与利用,甚至能主动渗透,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。往往时间越长,转化(微生物的代谢与分解)的越充分,吸收利用率就越高,保健养生功效也就越好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茶多糖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,它可以代替胰岛素参与人体糖类物质的代谢。假设,一款优质原料的安化黑茶新茶里面多糖类物质的含量是10%,(数据是为好计算,并非实际理论数据)新茶品饮可能被人体能吸收利用的只有三分一(也就是3%).但是如果这款茶经过时间的存放,茶内微生物的代谢与分解作用之后,把前期大分子物结构的茶多糖代谢与分解成小分子物结构的茶多糖,再品饮,被人体吸收利用率可能就能达到80%(也就是8%),甚至更高。那么品饮这样的老茶就能更好的解决糖尿病病人对糖类物质的吸收,以及糖代谢的问题。再比如,一款普通原料的安化黑茶新茶里面的糖类物质的含量是3%,即使通过时间存放,经过茶内微生物的代谢与分解作用,转化之后被人体全部吸收也就只有3%。这就是为什么,一款优质原料,精湛工艺的安化黑茶我们愿意去等待,时间能让我们遇见更美好的它。存新茶,喝老茶!时间是不可复制的,在时间成本一样的情况下,高品质的新茶才更具有收藏的价值。

从品鉴的角度来说,安化黑茶正常存放时间越长,转化的越充分,小分子物的营养物质融入到茶汤里面就越多,融出率也越高,这时茶汤的口感也会呈现出更加的细腻和饱满,会有口齿留香,回味幽长,牙缝生津,体感也会更加的明显和强烈(甚至额头、手掌心,背部脊髓微微发汗)。这也正是小分子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率高、穿透力强的表现。时间沉淀赋予安化黑茶无穷的变化魅力,从而达到我们对味蕾和体感的满足。
那是不是所有的安化黑茶都值得存放呢?还是那句话,要取决于茶叶本身内含物质的多少。如果一款安化黑茶本身内质就不好,加上在加工制作过程的损伤,那么可期待转换的空间就不多,因为它本来就没有多少营养物质可供微生物代谢与分解。相反,如果存放时间过长,微生物没有营养物质可代谢与分解,那么微生物都会被饿死(所以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些重发酵的茶,就会出现一种哈味)。但是茶叶原料好,工艺传统严谨,再通过好的仓储条 件予以存放,用时间给予沉淀。从而达到品鉴价值,品饮价值,营养价值,保健养生价值及商品价值的升华。